博士畢業生到中學教書,算不算“屈才”?這在北京、上海,恐怕不叫問題,到了武漢,就成了問題。因為武漢部分高中,目前已引進7名博士畢業生老師,一時間引發外界熱議(10月20日《楚天金報》)。等而下之的市縣,恐怕連遭遇這問題的機會都不一定有。但昨天的《中國青年報》披露了一個數據:自1981年我國學位制度建立以來,30多年間共培養博士研究生49萬人,其中近5年培養的約占培養總量的50%。也就是說,近5年培養了近25萬名博士生,或者繼續這樣培養,5年後再增加25萬名博士生。到時候,博士就算去等而下之的市縣教高中,恐怕也未必算“屈才”了。
  其實,博士教高中引發的不該是“屈才”問題。
  第一,應該是學歷要求的遞減問題。不同的學校對教員有不同的學歷要求,譬如高中,要求的是“本科及以上學歷”,博士無疑符合要求。但在人們心目中,博士是為大學培養的,教中學只能算“屈才”。如此說來,初中該是“專科及以上學歷”?小學該是“中專及以上學歷”?幼兒園是否就該是“小學及以上學歷”?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,就是這麼安排的。我見過一個小學語文老師,把“熊貓”念成“能貓”。曾有幼兒園老師提著幼兒耳朵拍照片,這老師就是初中畢業,讀了兩年培養幼教的職高,進的幼兒園。其實,教的學生越小,要求遵循的規律越多。對教員的學歷要求依次遞減,並不合理。整體的學歷水平提高了,博士教高中,根本不存在“屈才”問題。當年位居鄉村的上虞春暉中學,聘請的教員有李叔同、夏丏尊、朱自清、朱光潛、豐子愷……他們哪個遜色於今天的博士?當年有“屈才”之議嗎?
  第二,應該是師資培養模式的變換問題。過去讀師資的人,除了喜歡當老師,還因為師範有誘人的優惠條件,不收學費,還發生活費,畢業後包分配,於是,吸引了不少特別優秀的學子。這樣的師資培養模式,隨著教育的市場化,改了,優惠條件沒了,也不包分配了,第一流的學生很少再會報考師範院校。我曾在中等師範學校兼過課,當年的學生水平絕不比重點高中的學生差,模式一改,學生的水平很快就差得沒法教。現在無論是不是師範院校畢業,都可以教書,雖然要考教師資格證,要經過教師招聘的筆試、面試,我接觸過無數這樣的考生,水平之差,讓人吃驚,但相當多的考生都順利考進了教師隊伍,讓人扼腕。
  第三,應該是教研主次的顛倒問題。誰都知道,學歷高的老師,未必就是好老師。中學語文曾有“北魏南錢”之說,一個是魏書生,一個是錢夢龍,兩個人我都接觸過,確有非凡的為師之才,但他們的最高學歷都是初中。在武漢引發的爭議中,有一個貌似支持博士教高中的說法,似是而非,說高中引進博士生,可以提高中學的科研水平。中小學確實有教研要求,但必須是以“教”為主,以“研”為輔;“教”有餘力,方可言“研”;“教”不好書,勿奢談“研”。對中小學老師一刀切地提科研要求,譬如中小學老師評職稱,一定要寫論文,還要求發表,這實在是荒謬絕倫、貽害無窮。從這個角度說,博士生教高中,未必有獨特的優勢,真要發揮科研優勢,他們就不該來中學,中學必須以“教”為主。
  這幾個問題不解決,中小學教育的深層次問題,恐怕就無法解決。
  文/慕毅飛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博士教高中引發的不該是“屈才”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w28fwat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